欢迎访问走四方旅行> 400-025-1618
客服热线: -

走四方旅行> 400-025-1618

倾汝之城,不一样的旅行 [复制链接]

★如诗★ 2185 60 顺序浏览
★如诗★
话题: 27
回复: 911
楼主
本话题最后由 管理员 于 2017-01-10 14:12 编辑

    

    城市的雾霾日趋严重,整日灰蒙蒙的天空让人颇感压抑。于是,和好友家人一起相约逃离城市,前往被誉为“湘南香格里拉”的汝城。

周末的清晨,毛毛细雨中,我们赶到了集合地点。结果由于一个迷糊队员坐错了车,我们不得不推迟了近一个小时才出发。走四方户外的两位领队都是熟面孔了,六宝还是那么的风趣幽默,还魂丹的歌声依旧那么动听。更有额外的惊喜与福利,随队摄影帅哥带了航拍机,全程记录我们的行程,并以此写歌谱曲制成MV送给大家。噢耶,真是太棒了!

一路向南,满眼的蓝天白云、温暖阳光,雾霾早已不见了踪影,欢声笑语中到了汝城的热水镇。汝城,位于湖南省东南部,与广东、江西两省接壤,是三省的分水岭,素有“鸡鸣三省,水注三江(湘江、珠江、赣江)”之称。汝城的热水温泉是华南地区“流量最大、水温最高、水质最好、面积最广”的天然热泉,被誉为“华南第一泉”,热水镇也因有天然热泉而得名。冬天到汝城,泡温泉是必不可少的体验。

我们到了客栈,放下行李,直奔福泉山庄。山庄内温泉池星罗棋布,长廊迂回曲折,花红树绿,竹影婆娑,儿童乐园水花欢腾,氡泉迷宫妙趣横生。最爱那片竹林,喜欢那种“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意境,清新雅致,婉约温馨。阳光透过竹林投射在脸上,还有温泉的滚滚热浪,令人浑身暖意融融,通体舒泰。我们在水中欢笑着、闹腾着,旅途的疲乏已是烟消云散,唯有开心与快乐相随。

不知不觉天就黑了,出了温泉,只见喷泉绽放,圣诞树上彩灯闪烁,来来往往的人络绎不绝,看来有不少人和我们一样选择在汝城过一个温暖的平安夜。

泡过温泉,肚子也饿了,就该去品尝当地的风味美食了。不时见到街边的小摊上有一种黄色的糍粑,厚厚的一个,不同于我们平时吃的白色糍粑,一问才知糍粑中掺了一种当地山上的树汁。我们晚餐的菜中就有这种当地特有的黄禾糍,还有山上挖的新鲜冬笋和自家柴火熏制的腊肉,好吃得不得了。我们几个吃货吃了还不过瘾,跑到厨房里,把餐馆里剩下的糍粑和冬笋一买而空,誓将好吃带回家。

漫步河边,我们的喁喁细语和哗哗的河水声衬托得周遭格外寂静。倏然,烟花腾空而起,火树银花,光芒四射,我们的心情也如这烟花一样绚烂。平安夜,我们远离城市的雾霾和喧嚣在这个清新宁静的山城和相亲相爱的人一起泡温泉、品美食、赏烟花,该是多么地温馨和快乐。

一早,在淅淅沥沥的雨声中醒来,天未亮,我们就出了客栈,打着手电,深一脚浅一脚来到河边。黑暗中,稀疏淡黄的灯光晕染出一片氤氲。透过这氤氲,身旁的河水有缕缕的微漪在跳跃。河滩边上,地下奔涌的温泉汩汩破石而出。一冷一热,一阴一阳,竟只有分寸之隔。或是后羿的粗心,无意间让最后射中的一颗太阳落在了峰峦相拥的平川;或是天地的造化,刻意地把灵气四溢的热泉设在了三省相交的绿野。那遍布足下的滚滚热流,令人不得不惊叹造物主匠心独具的杰作。

忽隐忽现,朦胧似梦的热气中,洗衣浆裳的女子唠着家常,肩挑热水的汉子哼着山歌,显得那么的真实和动人。而我们也手忙脚乱地在温泉中煮鸡蛋、煮玉米、煮花生、煮板栗、煮米线……没有烟熏火燎的无奈,也没有柴禾煤电的花销,十几分钟,就可坐享其成。我们雀跃着品品这样、尝尝那样,感觉新奇又特别。或许,生活本就该如此,简单,然后满足,快乐!

天渐渐放亮,粉墙黛瓦的屋舍,小桥绿树的倒影,顾影自怜的小狗,袅袅升腾的热雾,这挡不住的别样风景,宛若一幅雅致清新的水墨画。

小镇恰如一位柔情似水的少女,一袭轻纱,娉娉婷婷,有着最质朴的纯,最温柔的美,最温暖人心的热。

河对岸的1号井水温高达98,是我见过的水温最高的温泉。热气弥漫,如云蒸雾绕。井旁是当地人泡温泉的浴池,生活在温泉边上的人,每天泡温泉是自然得不能再自然的事情。当城里人把沐浴温泉当作高品质生活追求的时候,这里的人们早已从大自然的恩赐中习惯了这种奢侈的享受,对温泉的眷恋也随着水温渗进了他们的血液,劳作了一天的村民们会不约而同地来到池边,宽衣解带,从容自如,光溜溜,赤条条,沉浸水中,融入自然,尽情享受温泉的爱抚,驱散身心的疲惫。这般的生活,是何等的惬意! 

我们在河边流连,在泉边徜徉,多希望时间就此停滞,留住这静美时光。只可惜集合的时间到了,我们只得恋恋不舍地回客栈拿上行李,上车出发。

二十多分钟后,车停在一处小山脚下。此时,细雨如丝,浓雾如纱,笼罩着山林田野,仙境一般。拾级而上,不一会就到了顶。山顶有一座六边形七层青石镇邪砖塔,始建于元朝初年。相传,古代热水河有“蜗牛精”作祟,经常冲垮热水桥桥墩,百姓深恶痛绝,为镇住“蜗牛精”和培植热水文运,热水乡贤多方筹资建造了该塔,又因山形如蜗牛,故塔名蜗牛塔,又称文昌阁。

从另一侧下山,就到了仙人桥。传说乡贤集资重修被“蜗牛精”冲垮的石桥时组建了一支百人施工队,每天做工一百人,可吃饭时总是只有九十九人,大家恍然大悟,原来是有仙人相助,故该桥名为“仙人桥”。这是一座建于明代的单跨圆拱青石桥,是古代汝城通往江西省的交通枢纽。它是湖南省目前保存建造年代最早的单跨圆拱青石桥,也是湖南省跨度最大、高度最高的古石拱桥。站在桥上,看流水潺潺,烟云缥缈,望蜗牛山上,宝塔高耸,遥想那古老的传说,仿佛我们也成了仙。

正拍着照,老乡挑着菜从桥上经过,那绿色无污染的新鲜蔬菜顿时就吸引了我们的眼球,一群女人围着老乡叽叽喳喳,挑这样,选那样,大老远出门旅行还惦记着带新鲜食材回家,真是一群爱玩又顾家的女人。

这时,摄影帅哥带的航拍机登场了,遥控着远远地朝我们飞来,在我们头上盘旋。将我们跳跃着,欢笑着,开心无比的神态一一记录了下来。第一次有航拍机跟拍,真是一次不一样的旅行。

上车,前往飞水寨。飞水寨,位于南岭山脉中部和罗霄山脉南端交接处,与湘粤赣三省接壤,一块未被污染的净土,素有“南岭山脉中的天然翡翠”之称

到了景区门口,雨愈发大了,我们打着伞,沿山路而上,游兴不减半分。沿途都是翠竹婆娑的湘南竹海,大多为楠竹。楠竹又称毛竹,是生长最快、材质最好、用途最广、经济价值最高、种植面积最大的竹种,竹质以湖南竹为最好。郁郁葱葱的竹子,秀丽挺拔,像窈窕少女装扮着这片山林,又似威武士兵守护着这方天地。村舍田野,隐若于竹海林间,让人滋生出田园牧歌般的梦幻。

行在幽深的林间小道上,满眼翠绿扑面而来,几乎窒息我的呼吸。放眼望去,万亩竹林中夹杂着零星阔叶树种,墨绿、深绿、浅绿、嫩绿……无数种层次不一的绿互相交织、点缀,呼之欲流,流成了一幅淋漓尽致的泼墨山水图。置身其间,有一种“人在画中走,画在心中流”的感觉。

溪水翻滚着白浪,一路欢歌向山下奔去,就像一个亦歌亦舞的诗人,以青山为题,以音乐为伴,写就了一首一泻千里的长诗。那深情、热切、清chun的声音,一浪一浪地递过来,我们的心也随之而动。

溪边,杂草牵衣,乱石卧水;树上,木菌寄生、藤萝飞荡;路上,青苔敷生,一片鲜绿。点点滴滴都是岁月的痕迹,张扬着生命,提炼着最美丽的表达,积淀着最透彻的灵光。

我们的队伍中有两名特别的队员,一位是两岁的小囡,牵着妈妈的手,步伐虽小,却很欢快;一位是身怀六甲的准妈妈,在领队六宝的搀扶下,脚步虽慢,却很踏实。户外的魅力,由此可见一斑。这也成为山路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我们这些爱拍照的女同胞四处飞,看到一处好景致就像蝴蝶恋花一般不挪步。雨越来越大,我却是兴致高涨得伞都不打,任雨水淋湿我的头,打湿我的衣,脸上湿漉漉的,分不清是汗水还是雨水。滴答的雨声与哗哗的流水声谱写了一曲森林交响曲,四周是浓得化不开的绿意,空气中饱含负氧离子,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感觉肺被洗过一般,身体的每一个毛孔都无比的舒畅。喜欢这样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无拘无束,率性而为,放松心灵,回归本真。

越往上走,溪涧越狭窄,水流越湍急。跌宕蜿蜒、激越轰鸣的瀑布如蛟龙入潭,故水潭被称为卧龙潭。相传唐末农民起义军经此,山路崎岖难行,适逢滂沱大雨,见将士行军艰辛,冲天大将军黄巢沉剑深潭祈天止雨,果然雨霁天晴,将士欢欣,因此,卧龙潭又名沉剑潭。只是此刻,我们无剑止雨,不过,雨中漫步也是别有一番情qu。

沿溪而上,一座风雨桥出现在眼前。这座建在湘粤古道东江河上游的风雨桥,见证了古道的繁华和萧条。沿着这条古道,可以直达广东的长江镇。长江镇是历史上湘粤赣三省的边贸古镇,为解决山路崎岖难行,当时的贸易商人合力捐粮八千担,打通汜水山山脉巨石,建造这条湘粤贸易通道。当年红军长征从湘粤古道经过此桥,北上抗ri,故此桥又称“红军桥”。站在桥头,遥想当年古道上的星火燎原,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看今朝旖旎风光秀。

移步换景,只见一条白练从头顶的青幕中喷泻而出,水声如雷,气势如虹,如铁马奔腾,似金戈撞击,跌落在深潭里,溅起朵朵浪花,滚滚向前流去,这就是源自“脚踏三省第一峰”汜水山的飞水寨大瀑布。瀑布高135米,宽26米,沿巨石石壁奔流而下,站在瀑布前,睹飞瀑不弹做弦歌,品山青无笔成彩画,溪清自洗尘俗心,风佛心胸生隐意。在这天地合一的境界里,洗净城市的尘嚣,静思凝神,让心灵与山水来一场“世俗宠辱皆忘,红尘名利俱消”的对话。

其他的队员都走了,只有我们几个还在瀑布前流连忘返。飞水寨,山水连绵,情意悠远,让人产生无限的幽思和无边的怀想。十万亩山林竹海,是她冰肌玉肤的绸衫罗裙;一千尺飞流瀑布,是她放歌曼舞的白练玉袖。她就是一幅立体的画,一首凝固的诗,一曲流动的歌。

飞水寨的山顶是南国天山大草原和三省交界处,但因为时间、体力和天气的原因,我们没有继续前行。今天的飞水寨,山岚缈缈,云雾荡荡,我们跋山涉水来此,感受着心灵的放松,生活的沉淀。

出景区,上大巴,我们转赴汝城县城。一上午爬山累了,领队早就为我们准备好了丰盛的午餐。品尝着当地美食,谈笑间,又充满了活力。

餐后,我们来到濂溪书院。书院始建于1220年,是为纪念北宋理学鼻祖周敦颐(世称“濂溪先生”)而兴建的,距今已有近八百年历史。自创办以来,书院人文蔚起,声名远播,濂溪遗韵历久弥光,历代名师在此传道授业,一大批经天纬地之才脱颖而出。

濂溪书院依山而建,典型的宋代四合院式砖木结构,整个书院充满了端庄古朴、典雅大气的书院气氛和书卷气息。庭院中建有周敦颐铜像,周敦颐1050——1054年在汝城任县令,期间为官清廉,政绩卓著,并在此写下《爱莲说》,其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佳句,这也是他的为官之道,其执政理念“廉”与“诚”,是如今的稀有品质。

进希濂堂,步入周敦颐著述展室,《爱莲说》书于墙上醒目位置,先生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对高尚情操的崇奉,对庸劣世态的憎恶。重读它,我感受到了一种超然的、清冷的、不染一丝凡尘的高贵。

出书院,沿耒水而行,山青水秀,恬静安宁。过河,登太极亭。山路上,褐色的松针铺满小径,与两旁的绿树相映成趣。只是山路湿滑、陡峭,不一会就气喘吁吁,陆续有队员打退堂鼓,返回山下。余下的几名队员相互鼓励,勇往直前。越往上,坡越陡,体力消耗也越来越大,走几步就得歇几步。四周寂静无声,只听见心跳如鼓,一个个热汗淋漓,纷纷脱下外套。眼看就要到山顶了,可最后一段路的陡峭也超乎想像,寻常的迈步已无法登顶,非得伏下身来,借助双手的支撑或拉着旁边的铁链才行。

登高俯瞰,只见耒水S形东西蜿蜒穿越予乐湾,与周边自然山水、村落相依相衬,呈一副天然的巨型太极图,当年周敦颐与专程前来看望他的弟子程灏、程颐闲游予乐湾时见此情景,正与其理学思想相融通,油然而感,遂著《太极图说》,影响历世历代至今的理学思想初步形成,这里也成为理学的发源地。《太极图说》是最短的哲学论文,短短的249字,却撑起了整个理论,它揭示了宇宙生成的本源世界的无穷变化,阐明了变化而生阴阳,动静相依而物极必反的深刻道理,体现了周敦颐理学的辩证法精髓。《太极图说》奠定了周敦颐理学鼻祖的历史地位,周敦颐因此被誉为孔孟之后的第三人。无限风光在险峰,只有登上太极亭,才可见天然太极图全景,领悟其奥蕴。登顶小分队在此留影,为自己点赞喝彩。

下山,与其余的队员汇合后,直奔范氏祠堂。在汝城,有280多家姓氏,保留着始于宋元、盛于明清的古祠堂710余座,大小不一,风格各异,星罗棋布,被誉为“中国古祠堂之乡”,那古朴、凝重、华丽的一座座祠堂,构成了沧桑汝城的一道华丽风景。

祠堂,代表着一个宗族的兴旺发达,也凝聚着数代人的梦想。当我们站在范氏祠堂的牌匾下时,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高耸的朝门,繁复的如意斗拱,飞翘的屋檐角,精美细腻的彩绘,仿佛要带着我们穿越历史,去感受当时的辉煌与热闹。

走进古祠堂,墙砖已经褪色,风雨在墙上留下了岁月的痕迹,斑驳交杂,可这里依然是这个宗族最热闹的地方,当天,祠堂刚办过喜事,办酒的桌凳还未来得及撤走,整座祠堂张灯结彩、红红火火、喜气洋洋,散发出夺目的光彩。祠堂内坐着几位闲聊的老乡,热情地邀请我们喝茶,唤醒了我们心中最柔软的乡情。2014年,我们的领队六宝就在这座祠堂主持了汉朝婚礼并接受了中央电视台的专访。

汝城古祠堂美。美在华丽、凝重、庄严;美在沧桑、古朴、久远;美在丰厚、载物、适用。欣赏一座古祠,犹如穿越一段历史的长廊;会晤一座古祠,犹如聆听一位长者的心声。

“无祠则无宗,无宗则无祖”,祠堂是汝城人心坎最难以磨灭的记忆。祠堂,已经不是一般的建筑,而是一个宗族的象征,一种复兴的符号,一首最动人的诗歌。

范氏祠堂旁,有一座雕刻精细,纹饰精美的牌坊——绣衣坊。四柱三门四楼青石结构,属典型的明代门楼式牌坊。“绣衣”是指朝廷对监察御史特别颁发的官服,故“绣衣”遂演变成为对监察御史的别称。此坊是明朝廷为旌表监察御史范辂之德行而建,是全国建筑最早、保存完好的专门旌表监察御史的牌坊,堪称“湖南第一坊”。

说到绣衣坊,不得不再次提到周敦颐。周敦颐在汝城为官虽然只有几年,但他给汝城带来的影响却是深远的,他的灵魂因此也成为了汝城的灵魂。他如莲花一样的操守与人格在汝城深深扎下了根,也为汝城的“监察御史现象”奠定了基础。周敦颐重视教育,汝城县出了很多进士和状元,入朝为官时,大部分任御史之职,明清两代,汝城涌现出父子御史、叔侄御史、兄弟御史等十余名御史。受周敦颐的影响,这些御史们刚正不阿,不畏权贵,于是也才有了这座“绣衣坊”。

天色近晚,我们也要返程了。走在幽静的小巷中,经过一座座风格各异的古祠堂,仿佛,汝城,在千年厚重的历史中缓缓走来,带着神秘的色彩,在华丽典雅的古祠堂中绽放,在理学文化之源里升华。
 

每一次旅行,相同的是快乐,这次的旅行,对于其他的队员来说,不同的或许只是第一次有专人为旅行航拍、写歌、谱曲。而对于我来说,汝城之行,绝对是一次不一样的旅行,因为,这里,是我的出生地,与其说这是一次休闲之旅,不如说是一次寻根之旅。

许多年前,一对青年男女在省城的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了汝城当老师,他们在这里相爱结婚,有了爱情的结晶。一个冬日的拂晓,我降生在这座山城,早产的我,羸弱如猫仔,父母亲都担心我不能存活。然而,就是这片神奇的山水养育了我一天天长大,让我有了山一样坚强、水一样温柔的性格。

我在汝城没有生活多长时间就被送到了省城的外婆家,所以,汝城在我小小的心灵中并没有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只是后来在母亲的描述中无数次勾勒过她的轮廓。一别经年,当我再次踏上这片土地时,一种莫名的熟悉感涌上心头,冥冥之中有一种情愫在牵引着我,身体里每一个细胞都在呐喊、血液里每一个因子都在叫嚣:这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或许,生命里,第一眼见到的地方,会永久地刻在心里,再模糊也不会迷失,走的再远、阔别再久,那味道都是如此刻骨,就像妈妈的味道,一生都会铭记。

在汝城短短的两天,无时无刻不用心感受着这座小城。这是一座美丽的小城,山青水秀,风光旖旎;这是一座纯净的小城,民风纯朴,人民友善;这是一座有文化底蕴的小城,《爱莲说》中,中国的文学有了君子情结,《太极图说》揭示了宇宙的无穷变化;这是一座人才辈出的小城,养育了朱良才、李涛两位开国上将及宋裕和等革ming家;这是一座光辉的小城,红军长征进入湖南的第一站就是这里,毛泽dong、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ming家曾在这里留下足迹。倾汝之城的汝城,有着她独有的美,安静的绽放,不卑不亢。生于斯地的我对此感受尤深。转眼,就要离去,没有舍不得,因为在心中。

倾汝之城,不一样的旅行,令我永生难忘!








小武
话题: 23
回复: 38
沙发
每一次旅行,相同的是快乐,不同的或许只是第一次有专人为旅行航拍、写歌、谱曲。汝城之行,绝对是一次不一样的旅行,因为,这里,是我的出生地,与其说这是一次休闲之旅,不如说是一次寻根之旅。
小武
话题: 23
回复: 38
板凳
★如诗★ 2017-01-10 11:09
航拍机跟拍,是不是很高大上^_^
无人机拍摄
★如诗★
话题: 27
回复: 911
地板
倾汝之城,不一样的旅行,令我永生难忘!

★如诗★
话题: 27
回复: 911
5楼
绣衣坊是全国建筑最早、保存完好的专门旌表监察御史的牌坊,堪称“湖南第一坊”

★如诗★
话题: 27
回复: 911
6楼
欣赏一座古祠,犹如穿越一段历史的长廊;会晤一座古祠,犹如聆听一位长者的心声

★如诗★
话题: 27
回复: 911
7楼
2014年,我们的领队六宝就在范家祠堂主持了汉朝婚礼并接受了中央电视台的专访

★如诗★
话题: 27
回复: 911
8楼
刚办完喜事的范家祠堂张灯结彩、红红火火、喜气洋洋,散发出夺目的光彩

★如诗★
话题: 27
回复: 911
9楼
汝城,保留着始于宋元、盛于明清的古祠堂710余座,被誉为“中国古祠堂之乡”

★如诗★
话题: 27
回复: 911
10楼
品味予乐风情,领略太极奥妙

评论请先登录注册
精彩话题推荐
绑定手机
×
图片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