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走四方旅行> 400-025-1618
客服热线: -

走四方旅行> 400-025-1618

爱上云南(三)——西双版纳看泼水 [复制链接]

★如诗★ 1623 54 顺序浏览
★如诗★
话题: 27
回复: 911
楼主
  说起西双版纳,提起傣族,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泼水节。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时间大约在每年的四月中旬。相信很多人都想去感受一番泼水节的盛况,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在那个时间前往。现在,有一个地方可以天天欢度泼水节,那就是橄榄坝的傣族园。

橄榄坝,在傣语中叫做勐罕,“罕”的意思是卷起来。传说,佛祖释迦牟尼到这里讲经,教徒们就用棉布铺在地上,请佛祖从上面走过去,佛祖走过去后,教徒又把布卷起来。勐罕就是这样得名的。傣族园位于距景洪市27公里的勐罕镇,园内有五个傣族自然村寨。 人们常说,西双版纳是一只美丽的绿孔雀,孔雀的尾巴在橄榄坝,傣族园就是孔雀尾巴上最美丽的羽翎。

早上,还是从版纳客运站坐班车前往勐罕。路上依然是晨雾弥漫,有了前一天的经历我也不担心了,知道要到中午太阳才能出来。勐罕离景洪只有二十几公里,平时半个小时就到了。这天一个多小时还没到,才想起朋友和我说过在修路要绕道,这一绕就是七十几公里,难怪我买车票时还在纳闷票价怎么翻了倍。

快到勐罕时,只见窄窄的道路两旁全是香蕉园,一串串香蕉映入眼帘,带来浓郁的热带气息。到客运站下了车,离傣族园还有一段路,也不坐车,就慢慢走过去。勐罕的街上人不多,也很干净,喜欢路两旁的椰子树,老幻想着会不会有个椰子掉下来。一路和先生说说笑笑到了售票处,取票的时候有人冲我们打招呼喊着“猫哆哩”、“哨哆哩”,我们也不懂是什么意思。打听之下才知道是傣族对男女的称呼,也就是我们汉语中“帅哥”、“美女”的意思了。

傣族园由曼降(篾套寨)、曼春满(花园寨)、曼乍(厨师寨)、曼嘎(赶集寨)、曼听(花果寨)五个保存最完好的傣族自然村寨组成,每一个傣寨都有一个佛寺。进大门不远就是勐罕曼降大佛寺,佛寺没有围墙,体现了南传佛教信仰相对的自由开放。它造型别致,融合了傣族建筑的特色,红色的外墙描着金色的花边,神圣中透出艺术的灵动气质。寺内空无一人,不见香火缭绕,叩拜诵经。我尊重习俗脱了鞋走进大殿,感受着这里的神秘奇异。对傣族人而言,佛就在身边,如同他们的生活一样真实而亲和。

走出大佛寺,信步在寨中闲逛。寨子里很幽静,看不见几个人影,偶尔能见孩童在家门前嬉戏。小路两旁傣家竹楼一幢连一幢,傣家竹楼为干栏式建筑,说是竹楼其实并非竹子做成,而是用木料穿斗而成,极为牢固。一般为两层建筑,上层用木板隔成两半,内为卧室,外为客厅。下层无墙,用以堆放杂物或饲养牲畜,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下层也兼做车库。竹楼为四方形,楼内四面通风,具有冬暖夏凉、防潮防水防震的特点。楼室高出地面若干米,潮气不易上升到室内,水也淹不到楼上。竹楼四周篱笆相间,房前屋后繁花铺地,绿树挂果,幢幢竹楼掩映在青树绿竹之中,阵阵花香随风飘散,一片清幽恬静,整个寨子就像个大花园,充满着诗情画意,给人一种天人合一,宁静祥和的感觉。

我在寨子里东逛逛,西看看。一会跑去看村民建房子,一会跑到村委会去瞧瞧。一会趴在人家的院墙上看稀奇:我发现这里的鸡都是又高又瘦,不禁怀疑有多少肉可以吃。空地上立着一个木质机器,那是傣家的榨糖机。傣族是个男嫁女娶的民族,以前男方嫁到女方家时要先做三年的苦力,榨糖就是其中的劳动内容之一。眼前的机器虽然原始又古老,但还是沿用至今。推动木杆,将甘蔗压榨出汁,再熬成糖,就是傣家人食用的红糖了。我让先生去试试,笑道也给我做做“苦力”吧。

看到一家的竹楼上有“贰零零陆年陆月陆日”几个大字,我想那是不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对这家人有着特殊的意义呢。路边的椰子树上挂满了椰子,傣家人告诉我低处的椰子他们自己用钩子钩下来,高处的椰子就要请人爬上树去摘下来了。树下的池塘碧波荡漾,甫一靠近,就听见“泼刺”“泼刺”一阵水响,一群鱼儿游向远方。对面,草地绿树,满目青翠。往前,路的中央有许多金色的大象雕塑,形态各异,十分可爱,我忍不住跑过去抚摸、拥抱着那些大象拍照,还是童心未泯。走走看看不知不觉就十二点多了,我和先生说该出太阳了,正说着,瞬间阳光普照,寨子笼罩在一片光芒之下。我和先生相视一笑,到西双版纳几天,已了解和习惯了这里的天气规律。

我们走进一家傣家竹楼,要去尝尝地道的傣家菜。点好菜等候期间,我楼上楼下跑来跑去,一会去厨房看女主人做饭,一会去楼下看男主人烤鱼,一会坐在楼梯上发呆,一会坐在院子里晒太阳。竹楼上藤萝蔓延垂挂形成一道天然的门帘,院子的芭蕉树上挂着一朵硕大的紫色芭蕉花,中午就要吃芭蕉花做的菜,我是第一次见,也是第一次吃。

听到主人喊吃饭,连忙跑到餐桌前。傣家的餐桌是竹编的圆桌,上下两层,上层小,放菜,有点类似我们餐桌上的转盘;下层大,放碗筷,合理利用空间。菜上桌了:茅草烤鱼,这是一道经典傣族风味菜。先将洗净的鱼裹上味道芬芳的香茅草,然后置于火上烧烤,并抹上适量的猪油,这样烤出来的鱼香味扑鼻,鱼肉酥脆、味道鲜美独特。酸笋炒牛肉,酸笋是用夏季出土的嫩竹笋(就是我前一天在植物园见过的那种“版纳甜龙竹”,又叫“甜笋”)去壳后切成丝,再加入盐巴、辣子等腌成酸味备用,与牛肉同炒,酸辣可口。女主人说有很多人不能接受酸笋的味道,觉得味道怪怪的,我倒是蛮喜欢吃。菠萝饭看起来就很诱人,是将菠萝顶端切一个盖,掏去菠萝心,放入浸泡了7-8个小时的糯米,盖上菠萝盖后放到锅里蒸,闻到香味后,即可开盖食用。吃起来又甜又糯,一个菠萝饭基本上都被我吃了。包烧芭蕉花,包烧,是傣族特殊的一种烹饪食品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加工食品不用锅具,将欲烹饪的食物用新鲜的芭蕉叶包裹,以火塘的炭火为热源,将食品烧熟。这些傣家菜,每一样都很可口,我是大快朵颐吃到肚儿圆。

先生还在喝着酒,我就听见外面广播响,泼水表演快开始了。连忙催着先生喝完酒,直奔泼水广场。泼水广场上有一个巨大的圆形水池,水池的中央矗立着白象宝塔,一泓池水,深不过膝。此刻,广场的周围站满了游客,上午我在寨子里逛时根本就没见几个游客,很多人就是特意冲着泼水表演来的。傣族大妈拿着用鲜花做成的花环向游客兜售,我买了一个挂在胸前,配上我的民族服饰,吸引了不少目光,甚至有女孩子问我在哪买的。

泼水前有一段舞蹈表演,傣族女子穿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撑着油纸伞,绕着广场款款而行,傣族男子表演的拳舞,虎虎生风。高高的大象上,“猫哆哩”与“哨哆哩”用火一般的语言调动起人们火一般的热情,全场人高喊“水、水、水”,那热烈的气氛仿佛要将广场点燃。我和先生也扯开嗓门放声大喊,完全不似平日里淑女绅士的模样。接下来在云南的日子里,先生时不时会冒出一句“水、水、水”,可见他对这一幕是印象深刻。接着,傣家人面水而跪,由土司主持祭水仪式。仪式结束后,傣家女子用水盆装满清水,绕着广场将清水洒向众人,表达着傣家人的祝福。在西双版纳,水是世界上最圣洁的东西,游客们纷纷伸出手来接受这最圣洁的祝福。清凉的水珠滴落在我的手上,带给我满心的喜悦与感动。

在这里,游客也可以穿上傣族服装亲身体验泼水的乐趣。我没带替换的衣物,只得在一旁当看客了。也有一些游客换了服装加入了队伍。泼水即将开始,男男女女围成一圈站在水池里,刹那间,水花飞溅,欢声雷动,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的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人们尽情地泼洒,笑声朗朗,一个个全身湿透,却兴致弥高。因为“泼湿一身、幸福终身”,被水泼的越湿,被水泼的越多,就代表收到的祝福越多。到处是水的洗礼、水的祝福、水的欢歌朵朵水花串串笑,泼水广场成了欢乐的海洋,场面十分地壮观。游客中有个小女孩,看到这场景开心得不得了,挣脱妈妈的手跑进水池玩起了泼水,叫都叫不上来。

最精彩的是对抗赛,两队人相向而立,不停地挥洒着手中的水盆,飞舞的水花在空中形成一道水幕,阳光映照,折射出一道绚丽的彩虹。我禁不住跑到水边去拍摄,却被水泼湿了衣裳,打湿了相机,惊呼着、欢笑着又退了回来。虽然这只是表演,但对于不是在泼水节到西双版纳的游客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体验,能感受到泼水节的氛围及浓郁的傣族风情。这里,有着傣家人如水一样永不消逝的美。

看完了泼水表演,我们去了勐巴拉娜西歌舞剧场,这是西双版纳自治州最大的歌舞剧场,每场有上百名演员参加演出。演出的内容是完整的傣家日常生活写照,演员身穿傣族传统服装,演绎了男耕女织的劳作情景、男女青年恋爱婚嫁、欢庆节日等等场景。傣族姑娘姣好的面容、婀娜的身段、曼妙的舞姿,让我看得是如痴如醉。

从剧场出来后,继续在寨子里漫步。路遇前一天在植物园游玩的游客,他们也认出了我们,相互打着招呼。旅途中的人就是这样,各自从不同的起点走向各自不同的终点,相遇,然后告别。走着走着到了曼乍佛寺,这座佛寺始建于公元167年,文革期间毁于人为破坏,现在的佛寺是1986年重建的。蓝天下,阳光透过树隙投下斑驳的影子,让人感觉温暖而宁静。

路边有个幼儿园,建筑物鲜艳的色彩就像孩子们一样活泼可爱。遇到一位小朋友和我打招呼,我也开心地回应着。寨子的最深处有两颗塔包树,这是热带地区常见的一种自然景观,砖砌的塔身天长日久出现了裂缝,渐渐积满了尘土,一粒榕树种子被风或鸟带到了塔缝中,春雨浇下,种子生根发芽,榕树强势地生长,占领了塔的空间和地盘,形成了塔包树或树包塔,在这里塔就是树,树就是塔。旁边有卖水果的小摊,我们买了木瓜和鸡蛋果,木瓜常见,鸡蛋果却是第一次见,果肉真像鸡蛋黄,粉粉的,很甜,我蛮喜欢吃。

塔包树的后面就是曼听佛寺,寺内有座白塔,历史悠久,始建于公元669年,是东南亚一带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代表性建筑。佛堂内的释迦牟尼塑像,据说是橄榄坝最高大的佛像。金色的佛寺在蓝天阳光的映衬下光芒闪烁,分外耀眼。这里有浓郁的佛教气息:肃穆白塔、宏伟佛像、气派建筑,掩映在绿树婆娑中,显得格外清新、幽静。佛寺里一片静谧,是个禅修的好地方,常有全国各地的人来此修行。走出曼听佛寺,心静如水,平凡生活也是一种福,我愿意守着这份大自然的安祥,过一个小女人的快乐生活! 

顺着另一条路返回,路边有一片小树林,每一颗树上都用铁丝绕了一个圆圈,圆圈上立着一个瓷碗。乍一瞅,不知做何用,再细看,每颗树上都被割去一块树皮形成一道环形小槽,突然醒悟过来:这是橡胶树,瓷碗是用来接胶的。曾多次在文学作品中看到过描述,此刻零距离的接触竟让我有些措手不及,却也让我感到新奇和惊喜。

傣族园内有五个村寨,一一走到也有很远的距离,我们没有乘坐电瓶车,随心而游,慢慢感受着傣寨中每一处细微的美和别样的风情。随着旅游的开发,寨子里家家户户开起了傣家乐,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两旁的竹楼,好些悬挂着瓦罐做的招牌,很是别致。快到出口时,又一次经过曼降大佛寺,此刻,傍晚的阳光正柔,映照着佛寺金光闪闪,比上午没有阳光时好看了许多,忍不住又跑过去拍了好些照片。 

走出大门,回望傣族园,笑意浮上脸庞。这一日,难忘西双版纳看泼水。

★如诗★
话题: 27
回复: 911
沙发
           难忘西双版纳看泼水
★如诗★
话题: 27
回复: 911
板凳
又一次经过曼降大佛寺,傍晚的阳光正柔,映照着佛寺金光闪闪,比上午没有阳光时好看了许多
★如诗★
话题: 27
回复: 911
地板
           瓦罐做的招牌,很是别致
★如诗★
话题: 27
回复: 911
5楼
                  随着旅游的开发,寨子里家家户户开起了傣家乐
★如诗★
话题: 27
回复: 911
6楼
          会不会掉下来打着我的头呢
★如诗★
话题: 27
回复: 911
7楼
      第一次接触橡胶树,新奇又惊喜
★如诗★
话题: 27
回复: 911
8楼

塔包树,热带地区常见的一种自然景观
★如诗★
话题: 27
回复: 911
9楼
                              鸡蛋果,很好吃
★如诗★
话题: 27
回复: 911
10楼
                      钟楼
评论请先登录注册
精彩话题推荐
绑定手机
×
图片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