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季出行鳌太,狼塔等线路,部分山友手指、脚趾有时会受伤,变得红而硬,隔天出现水泡,这便是冻伤。此外,还经常会听闻因冻伤而截肢的案例。
极具观感冲击的冻伤每当人们提及冻伤,脑海里总会转向高海拔攀登者在遭遇暴雪下撤后,痛苦不堪或肢体被截的场景。这种病症对人体产生伤害的观感,恐怕只有烧伤能比拟。
极具观感冲击的冻伤
每当人们提及冻伤,脑海里总会转向高海拔攀登者在遭遇暴雪下撤后,痛苦不堪或肢体被截的场景。这种病症对人体产生伤害的观感,恐怕只有烧伤能比拟。
现实中,同失温一样,冻伤不光发生在高海拔攀登,任何大风、低温的冷环境都非常容易诱发该病症,对偏爱在冬季出行的山友们来说,更是难以避免:2012年12月上旬,4名山友前往五台山,遇到低温和大风,到法云寺时,两人冻伤,黯然结束行程。鸿门岩上东台,风极大,较多的路段是走三步退一步,部分风口只能用登山杖力撑,这样也有可能连退四五步。行至东台牌坊处,手麻木,拼命用手打了一会石头,然后到了东台休整。半小时后下撤,前往北台,在鸿门岩往北台路段,狂风席卷地上的积雪,飞速拍打身体。到达法云寺附近,脸部有两块摸上去如同冰冻肉,所以遁入法云寺。当天的天气预报温度-25℃左右,风预估8-9级之间,后来回来发现当天所有队伍都有冻伤。我们在法云寺呆一小时后回撤鸿门岩,挡车前往砂河镇。在车上,坏死部位开始流积液,抵达砂河镇医院,条件比较差,差不多还停留在八十年代的样子。简单消炎,冻伤膏药,返京后一周内面部两块皮肤全部坏死,流脓,变黑结痂,20天后才基本脱落。至今为止,面部仍余有不太明显的瘢痕。(信息来源:shanmai.cn)尽管单纯冻伤不会轻易取人性命,但轻则毁容,重则截肢的结果,比起在一片温暖恍惚中致命的失温来说,来得更为凶狠直接。若想减少冬季出行大幅增长的冻伤几率,首先得从了解诱发它的源头入手。
现实中,同失温一样,冻伤不光发生在高海拔攀登,任何大风、低温的冷环境都非常容易诱发该病症,对偏爱在冬季出行的山友们来说,更是难以避免:
2012年12月上旬,4名山友前往五台山,遇到低温和大风,到法云寺时,两人冻伤,黯然结束行程。
鸿门岩上东台,风极大,较多的路段是走三步退一步,部分风口只能用登山杖力撑,这样也有可能连退四五步。行至东台牌坊处,手麻木,拼命用手打了一会石头,然后到了东台休整。
半小时后下撤,前往北台,在鸿门岩往北台路段,狂风席卷地上的积雪,飞速拍打身体。到达法云寺附近,脸部有两块摸上去如同冰冻肉,所以遁入法云寺。
当天的天气预报温度-25℃左右,风预估8-9级之间,后来回来发现当天所有队伍都有冻伤。我们在法云寺呆一小时后回撤鸿门岩,挡车前往砂河镇。
在车上,坏死部位开始流积液,抵达砂河镇医院,条件比较差,差不多还停留在八十年代的样子。简单消炎,冻伤膏药,返京后一周内面部两块皮肤全部坏死,流脓,变黑结痂,20天后才基本脱落。至今为止,面部仍余有不太明显的瘢痕。(信息来源:shanmai.cn)
尽管单纯冻伤不会轻易取人性命,但轻则毁容,重则截肢的结果,比起在一片温暖恍惚中致命的失温来说,来得更为凶狠直接。
若想减少冬季出行大幅增长的冻伤几率,首先得从了解诱发它的源头入手。
冻伤原因在登山常见疾病中,冻伤发生率较高,尤多见于初次参加登山或高海拔活动的人群。高原或气候恶劣地区的缺氧、高风速、低气温等都易催生该病,冬季更加剧了这些因素的影响。低气温——冬季寒冷,没人会质疑。而户外多涉山区,其气温比城区监测气温低几个等级,这大大增加了冻伤的可能。蜀山、城区东北部和东南部气温相对较低。大蜀山的温度与城区热岛中心区相比,相差达20多摄氏度。(信息来源:365jia.cn)缺氧——冻伤与缺氧有明显关系。缺氧可引起人体体力、精神的衰退以及全身,尤其是肢体末梢的循环障碍。对缺氧适应不良者,冻伤发生率更高。缺氧习服(人体对缺氧的适应性改变)可加重冻伤程度,这可能是由于缺氧习服所致血液流变性及血管功能改变等,使冻伤引起的微循环障碍更为严重,从而加重了冻伤的损伤程度。(信息来源:论文《缺氧条件下冻伤对大鼠血液凝固系统某些因素的影响》)高风速——风冷效应,是体感温度低于实际温度的最大原因。它使得身体对外热辐射始终处于一个高水平。这有点像对着火堆鼓风的原理,火虽然大,但燃烧非常快。在我国,西伯利亚高压所产生的大风将在冬季横扫全国,特别是山区,风速远高于平季。
冻伤原因
在登山常见疾病中,冻伤发生率较高,尤多见于初次参加登山或高海拔活动的人群。高原或气候恶劣地区的缺氧、高风速、低气温等都易催生该病,冬季更加剧了这些因素的影响。
低气温——冬季寒冷,没人会质疑。而户外多涉山区,其气温比城区监测气温低几个等级,这大大增加了冻伤的可能。
蜀山、城区东北部和东南部气温相对较低。大蜀山的温度与城区热岛中心区相比,相差达20多摄氏度。(信息来源:365jia.cn)
缺氧——冻伤与缺氧有明显关系。缺氧可引起人体体力、精神的衰退以及全身,尤其是肢体末梢的循环障碍。对缺氧适应不良者,冻伤发生率更高。
缺氧习服(人体对缺氧的适应性改变)可加重冻伤程度,这可能是由于缺氧习服所致血液流变性及血管功能改变等,使冻伤引起的微循环障碍更为严重,从而加重了冻伤的损伤程度。(信息来源:论文《缺氧条件下冻伤对大鼠血液凝固系统某些因素的影响》)
高风速——风冷效应,是体感温度低于实际温度的最大原因。它使得身体对外热辐射始终处于一个高水平。
这有点像对着火堆鼓风的原理,火虽然大,但燃烧非常快。在我国,西伯利亚高压所产生的大风将在冬季横扫全国,特别是山区,风速远高于平季。
我的脸被冻伤了,就在从五台山东台顶下撤到鸿门岩的半个小时里。这是五台山冬日的大风留给我的深刻印记,也让我的“大朝台”计划戛然而止…...第二天一早下山时的情景,速度虽然比上山要快很多,可风也更大了,还伴着着小雪。我第一次真实地体会到“风吹在脸上如刀割般的感觉”,先是急剧的疼痛,十几分钟后没有了知觉…...
我的脸被冻伤了,就在从五台山东台顶下撤到鸿门岩的半个小时里。这是五台山冬日的大风留给我的深刻印记,也让我的“大朝台”计划戛然而止…...
第二天一早下山时的情景,速度虽然比上山要快很多,可风也更大了,还伴着着小雪。我第一次真实地体会到“风吹在脸上如刀割般的感觉”,先是急剧的疼痛,十几分钟后没有了知觉…...
冬季行山,低温与大风总是无法逃避,幸好它们并非导致冻伤的绝对条件。实际上,诱发冻伤的因素不仅在非可控的环境,更在可控的人。显在问题源——导致不良后果的大多是可控的行为。不正确的营地选择与扎营不要选择山顶的开阔地,这里风会很大,山谷底会聚集下沉的冷空气,潮气重。山腰的平地是接纳雨水的好地方,很潮湿,不宜做营地。
冬季行山,低温与大风总是无法逃避,幸好它们并非导致冻伤的绝对条件。实际上,诱发冻伤的因素不仅在非可控的环境,更在可控的人。
显在问题源——导致不良后果的大多是可控的行为。
不正确的营地选择与扎营
不要选择山顶的开阔地,这里风会很大,山谷底会聚集下沉的冷空气,潮气重。山腰的平地是接纳雨水的好地方,很潮湿,不宜做营地。
过于紧凑的穿衣(包括袜子,手套等)保暖依赖的是纤维材料中的空气,如果衣服穿的太多,使纤维材料被过分压缩,其中的空气被挤出,反而会降低保暖效果。
过于紧凑的穿衣(包括袜子,手套等)
保暖依赖的是纤维材料中的空气,如果衣服穿的太多,使纤维材料被过分压缩,其中的空气被挤出,反而会降低保暖效果。
在风、冷、湿环境下持久的皮肤暴露长时间的静止或缓慢行动紧挨在他们前面的是行动缓慢的中国台湾队,“他们的攀登方式非常古怪,几乎是人挨人地贴在一起”,这意味着他人很难超过它们。而寒冷正在侵蚀所有人。(信息来源:《进入空气稀薄地带》)营养失衡的饮食与过度疲劳冷伤病史,如冻疮错误的饮食,如摄入尼古丁与咖啡因潜在问题源——任何与血液或者行动能力相关的病症患者如:传染病患者、关节炎患者、糖尿病患者、甲状腺疾病患者、中风患者等更易冻伤。以上仅是比较常见的冻伤实际成因,但现实情况往往更为复杂多变,因而了解冻伤的原理,有助于做到灵活应变。冻伤机理冬季出行时,在冻伤产生明显症状之前,身体就会有一系列的反应,如手脚僵硬,变得冰冷等常见情况。这些既是身体开始适应环境的表现,也是冻伤发生的开端。医学上公认的冻伤机制之一,是人体在危险情况下主动的“壁虎断尾”,即收缩-缺血-冻结模型。收缩——当体感温度一定时间低于0℃,人体会启动自卫机制,通过削减远离核心区的血液流量,来锁住核心体温。生理上,这样的过程,借助动静脉之间的血管球(平滑肌群)的收缩来完成。缺血冻结——这些血管收缩的区域,会产生缺血。缺血区细胞热量不足以御寒,氧气不足以维持活性,组织液不久即失活,并形成冻结。紧接着,就是组织的坏死。此过程,强度不同,表征不同,以此分级。
在风、冷、湿环境下持久的皮肤暴露
长时间的静止或缓慢行动
紧挨在他们前面的是行动缓慢的中国台湾队,“他们的攀登方式非常古怪,几乎是人挨人地贴在一起”,这意味着他人很难超过它们。而寒冷正在侵蚀所有人。(信息来源:《进入空气稀薄地带》)
营养失衡的饮食与过度疲劳
冷伤病史,如冻疮
错误的饮食,如摄入尼古丁与咖啡因
潜在问题源——任何与血液或者行动能力相关的病症患者如:传染病患者、关节炎患者、糖尿病患者、甲状腺疾病患者、中风患者等更易冻伤。
以上仅是比较常见的冻伤实际成因,但现实情况往往更为复杂多变,因而了解冻伤的原理,有助于做到灵活应变。
冻伤机理
冬季出行时,在冻伤产生明显症状之前,身体就会有一系列的反应,如手脚僵硬,变得冰冷等常见情况。这些既是身体开始适应环境的表现,也是冻伤发生的开端。
医学上公认的冻伤机制之一,是人体在危险情况下主动的“壁虎断尾”,即收缩-缺血-冻结模型。
收缩——当体感温度一定时间低于0℃,人体会启动自卫机制,通过削减远离核心区的血液流量,来锁住核心体温。生理上,这样的过程,借助动静脉之间的血管球(平滑肌群)的收缩来完成。
缺血冻结——这些血管收缩的区域,会产生缺血。缺血区细胞热量不足以御寒,氧气不足以维持活性,组织液不久即失活,并形成冻结。紧接着,就是组织的坏死。此过程,强度不同,表征不同,以此分级。
血管球收缩隆起,主动堵塞血液,以此调控全身热量。
血液不光为全身带去氧气,也为那些不能产热的部位带去热量。
表皮细胞自身不产热,热量全由核心区流出的血液提供,一旦这种供给削减或者停止,细胞就会失去活性、冻结坏死。
病理生理学——冻伤的机理,不止上文所诉的“收缩-缺血-冻结”模型。冷环境会直接对细胞层面的代谢产生影响,细胞内外液在足够低温的情况下,都会产生结晶,从而直接影响细胞功能,如表皮细胞受到影响后,就会感觉皮肤发干,变硬。此外,血液导管结构的异变,将对血小板发出信号,让人体冻伤区域的血小板大量聚集,加速血液凝固,对局部组织功能产生负影响。这也是手、脚、脸被冷风久吹后变红的原因之一。由此可见,冻伤是人体在冷环境下,主动与被动的双重反应。为了准确应对冻伤,还需将其与冻疮、失温加以区别:冻疮(chilblain)——冻疮与狭义的冻伤(对比广义通常的冻伤:因冻而伤),即冻结性冻伤,是不同的概念。它指的是:发生在温度区间0-10℃;多发在潮湿多风环境下(如我国长江中下游沿岸一带);非冻结性冷伤;水气所带来的多菌有机环境是造成冻疮的关键之一,此外其较冻伤所限定的无机环境,也更复杂。
病理生理学——冻伤的机理,不止上文所诉的“收缩-缺血-冻结”模型。冷环境会直接对细胞层面的代谢产生影响,细胞内外液在足够低温的情况下,都会产生结晶,从而直接影响细胞功能,如表皮细胞受到影响后,就会感觉皮肤发干,变硬。
此外,血液导管结构的异变,将对血小板发出信号,让人体冻伤区域的血小板大量聚集,加速血液凝固,对局部组织功能产生负影响。这也是手、脚、脸被冷风久吹后变红的原因之一。
由此可见,冻伤是人体在冷环境下,主动与被动的双重反应。
为了准确应对冻伤,还需将其与冻疮、失温加以区别:
冻疮(chilblain)——冻疮与狭义的冻伤(对比广义通常的冻伤:因冻而伤),即冻结性冻伤,是不同的概念。它指的是:
发生在温度区间0-10℃;
多发在潮湿多风环境下(如我国长江中下游沿岸一带);
非冻结性冷伤;
水气所带来的多菌有机环境是造成冻疮的关键之一,此外其较冻伤所限定的无机环境,也更复杂。
冻疮在病理学上,存在生物过敏反应,这也是困扰很多冻疮患者的地方。与冻伤不同,它的患处将常年作用于人体,产生痒痛。
失温——通过上述机制,可以清晰地看到冻伤属于局部组织冻结,而失温则是身体产热能力的下降,直到消失。后者关乎整个人体的新陈代谢系统,属于全身性病症。不过,由于二者的致病原因相同,失温与冻伤往往相伴相生,应对时需兼顾考虑。明确了冻伤机制,判断冻伤程度,就成为了关键。冻伤三级分辨法冻伤其实就是一种结晶,这样的变化人体是较有感知的,因而在寒冷疾风的环境中行进,身体发出的任何信号都应引起足够重视。正确地判断这些信号与表征,是后续救治的基础,也是实现“冻而不伤”的前提。关于冻伤的分级,临床采用4分级法。在非临床的户外,可采取更为直观的3分级法。3分级法——3分级法是将4分级法的后两级合在一起谈论,因为它们都已深入皮下,在直观区分度上已不明显。这3级分别为:冻结伤表层冻伤深层冻伤
失温——通过上述机制,可以清晰地看到冻伤属于局部组织冻结,而失温则是身体产热能力的下降,直到消失。后者关乎整个人体的新陈代谢系统,属于全身性病症。
不过,由于二者的致病原因相同,失温与冻伤往往相伴相生,应对时需兼顾考虑。
明确了冻伤机制,判断冻伤程度,就成为了关键。
冻伤三级分辨法
冻伤其实就是一种结晶,这样的变化人体是较有感知的,因而在寒冷疾风的环境中行进,身体发出的任何信号都应引起足够重视。
正确地判断这些信号与表征,是后续救治的基础,也是实现“冻而不伤”的前提。
关于冻伤的分级,临床采用4分级法。在非临床的户外,可采取更为直观的3分级法。
3分级法——3分级法是将4分级法的后两级合在一起谈论,因为它们都已深入皮下,在直观区分度上已不明显。这3级分别为:
冻结伤
表层冻伤
深层冻伤
冻结伤——指表皮发生冻结,即其间组织液固化,以此引起的一系列变化。主要有:皮肤有痒痛感颜色变得苍白或者潮红患处感到神经麻木,触觉敏感度降低,触之如败革
冻结伤——指表皮发生冻结,即其间组织液固化,以此引起的一系列变化。主要有:
皮肤有痒痛感
颜色变得苍白或者潮红
患处感到神经麻木,触觉敏感度降低,触之如败革
表层冻伤——持续的冻结温度,透过了表皮,让真皮组织开始出现冻结,结晶。此时的表征有:皮肤变得坚硬伤后1-2天内,皮肤会出现肿胀,水疱,水疱变得坚硬,颜色开始转黑
表层冻伤——持续的冻结温度,透过了表皮,让真皮组织开始出现冻结,结晶。此时的表征有:
皮肤变得坚硬
伤后1-2天内,皮肤会出现肿胀,水疱,水疱变得坚硬,颜色开始转黑
表层冻伤往往会产生很夸张的水疱,但只要不伤及皮下组织,这些水疱,在正确操作下,能几乎不留痕迹地被消除。不必过于惊慌,它没有看起来那么严重。
突变的风雪天,导致队友们不同程度的冻伤及失温,其中最严重的就是妹子77了,失温+手指冻伤,几个指头变得黑紫僵硬…第二日早晨醒来,身体已无大碍,只是三只冻伤的手指头,在下午时分竟然变成了三个坨大的水疱。(信息来源:kindly120 2015反穿狼塔C+V手记)深层冻伤——组织的冻结,已深入皮下,影响到皮下脂肪、肌肉甚至骨骼,这种伤害将对人体产生不可逆损伤,通常会面临截肢。传统的3、4级冻伤,重度冻伤,即指此。它直观的表现为:皮肤硬化,触之有如腊质患处生理功能暂时或永久性丧失黑紫色大面积出现
突变的风雪天,导致队友们不同程度的冻伤及失温,其中最严重的就是妹子77了,失温+手指冻伤,几个指头变得黑紫僵硬…第二日早晨醒来,身体已无大碍,只是三只冻伤的手指头,在下午时分竟然变成了三个坨大的水疱。(信息来源:kindly120 2015反穿狼塔C+V手记)
深层冻伤——组织的冻结,已深入皮下,影响到皮下脂肪、肌肉甚至骨骼,这种伤害将对人体产生不可逆损伤,通常会面临截肢。传统的3、4级冻伤,重度冻伤,即指此。它直观的表现为:
皮肤硬化,触之有如腊质
患处生理功能暂时或永久性丧失
黑紫色大面积出现
960年,我国首次攀登珠穆朗玛峰,王富洲、贡布、屈银华三人登顶,第一次实现了人类从北坡成功攀登世界最高峰的壮举,极大的鼓舞了中国人的志气。然而,胜利的光环背后却是沉重的代价:全队共145人,冻伤20多人,其中截肢的有5人。其中一名队员在登上“第二台阶”之后,因疲劳过度与腿部严重冻伤,不能站立行走,同伴只好把他送进睡袋休息,等待救援,虽四人中有三人登顶,但其中有两人却冻伤截肢。(信息来源:wtoutiao.com)判断冻伤的轻重程度,简而言之就是红皮<白泡><黑肤,并伴随着行动的逐步下降。同时,它还会与失温共同作用,对冬季出行的山友产生威胁。>伤后应对由于冬季恶劣环境所存在的不可抗力,当冻伤已不可避免地产生,冷静加正确地处理成为首要考虑。冻伤后,无需慌张,先判断冻伤程度,再正确地展开伤后应对,多数时候均可痊愈。核心理念——最大化抢救与保护组织:尽可能快地对患处进行复温解冻,同时防止并发症与二次伤害。解冻后,所有攀登任务目标应取消,否则不进行解冻处理。物理措施与化学药物同时施用。撤离——发现冻伤后,进行救助的前提是将患者转移至一个平坦稳定、温暖无风的环境,故冷静撤离是先于具体救治的第一步。针对身体不同部位的冻伤,具体撤离方式如下:伤害面积较小的身体上部冻伤(例如脸颊,指尖):优先撒回安全地点。立刻下撤,是的,这是当天最重要的一个决定。我们三人都有过数次冬季朝台的经验,物资和装备齐全,身体状态也不错,虽有冻伤,但对行为能力没有影响。这么远,花费这么多精力,就这么回去,仿佛不值。但是现在回想,这仍是一个英明的决定。继续往上,气候会更糟糕,关键是我们的冻伤部位已经解冻,再往上行如果继续结冰,就是二次冻伤,后果会更严重。
960年,我国首次攀登珠穆朗玛峰,王富洲、贡布、屈银华三人登顶,第一次实现了人类从北坡成功攀登世界最高峰的壮举,极大的鼓舞了中国人的志气。然而,胜利的光环背后却是沉重的代价:全队共145人,冻伤20多人,其中截肢的有5人。
其中一名队员在登上“第二台阶”之后,因疲劳过度与腿部严重冻伤,不能站立行走,同伴只好把他送进睡袋休息,等待救援,虽四人中有三人登顶,但其中有两人却冻伤截肢。(信息来源:wtoutiao.com)
判断冻伤的轻重程度,简而言之就是红皮<白泡><黑肤,并伴随着行动的逐步下降。同时,它还会与失温共同作用,对冬季出行的山友产生威胁。>
伤后应对
由于冬季恶劣环境所存在的不可抗力,当冻伤已不可避免地产生,冷静加正确地处理成为首要考虑。
冻伤后,无需慌张,先判断冻伤程度,再正确地展开伤后应对,多数时候均可痊愈。
核心理念——最大化抢救与保护组织:
尽可能快地对患处进行复温解冻,同时防止并发症与二次伤害。
解冻后,所有攀登任务目标应取消,否则不进行解冻处理。
物理措施与化学药物同时施用。
撤离——发现冻伤后,进行救助的前提是将患者转移至一个平坦稳定、温暖无风的环境,故冷静撤离是先于具体救治的第一步。针对身体不同部位的冻伤,具体撤离方式如下:
伤害面积较小的身体上部冻伤(例如脸颊,指尖):优先撒回安全地点。
立刻下撤,是的,这是当天最重要的一个决定。我们三人都有过数次冬季朝台的经验,物资和装备齐全,身体状态也不错,虽有冻伤,但对行为能力没有影响。这么远,花费这么多精力,就这么回去,仿佛不值。
但是现在回想,这仍是一个英明的决定。继续往上,气候会更糟糕,关键是我们的冻伤部位已经解冻,再往上行如果继续结冰,就是二次冻伤,后果会更严重。
脚部冻伤:此时决定是否让伤者继续步行是一个难题,也无绝对规定,但用冻伤的脚走到一个安全地点,比在寒冷的营地先解冻更好。因为刚解冻的组织最容易受损伤,且一般伴随着炎症,此时若还需继续行走,将对组织造成更大的二次伤害。解冻——确保撤离至安全位置后,应立刻对患处进行缓慢解冻。这个过程将释放冻伤时被“压抑”的疼痛感,患者与救护人员都需做好心理准备。具体注意事项如下:可适当饮酒以扩张血管,但必须排除没有失温的情况。避免尼古丁与咖啡因的摄入,这将收缩血管。手足部冻伤,把患部浸在温度为40℃-42℃的温水里。如没有温度计,把水烧至手肘刚刚能承受的温度即可。这一步操作请小心,要避免患者烫伤。浸泡时长为20分钟,每日进行2-3次。若无温水条件,可将患部轻置于自身或它人腋下或腹部。
脚部冻伤:此时决定是否让伤者继续步行是一个难题,也无绝对规定,但用冻伤的脚走到一个安全地点,比在寒冷的营地先解冻更好。因为刚解冻的组织最容易受损伤,且一般伴随着炎症,此时若还需继续行走,将对组织造成更大的二次伤害。
解冻——确保撤离至安全位置后,应立刻对患处进行缓慢解冻。这个过程将释放冻伤时被“压抑”的疼痛感,患者与救护人员都需做好心理准备。具体注意事项如下:
可适当饮酒以扩张血管,但必须排除没有失温的情况。避免尼古丁与咖啡因的摄入,这将收缩血管。
手足部冻伤,把患部浸在温度为40℃-42℃的温水里。如没有温度计,把水烧至手肘刚刚能承受的温度即可。这一步操作请小心,要避免患者烫伤。浸泡时长为20分钟,每日进行2-3次。若无温水条件,可将患部轻置于自身或它人腋下或腹部。
请注意操作是浸泡而非浇灌
颜面冻伤,可用42℃热水浸湿毛巾等吸水织物,进行局部热敷。浸泡时,患者尝试活动手指脚趾及其它冻伤部位,勿碰打和摩擦冻伤组织。水疱挑除——在没有良好的无菌环境与消毒设备的户外,不建议挑除水疱。将水疱弄掉是很不好的一种做法,无论是冻伤还是烫伤导致的水疱,都不能去掉。因为那层皮肤对创口具有保护作用,去除后很容易感染。
颜面冻伤,可用42℃热水浸湿毛巾等吸水织物,进行局部热敷。
浸泡时,患者尝试活动手指脚趾及其它冻伤部位,勿碰打和摩擦冻伤组织。
水疱挑除——在没有良好的无菌环境与消毒设备的户外,不建议挑除水疱。
将水疱弄掉是很不好的一种做法,无论是冻伤还是烫伤导致的水疱,都不能去掉。因为那层皮肤对创口具有保护作用,去除后很容易感染。
剔除冻伤水疱,需要特别细致准确的操作与无菌环境,以及后续及时的调养,故非专业医院,建议勿擅自操作。
救助细节与注意——冻伤患者组织脆弱,在救助过程中需要慎之又慎,以下是施救中应注意的细节:忌用火烤,高温水烫等加热措施解冻。冻伤患者对温度灵敏度低下,不能及时感知可能对人体产生伤害的热量。不均匀高热致使的局部过热,会损伤组织。
救助细节与注意——冻伤患者组织脆弱,在救助过程中需要慎之又慎,以下是施救中应注意的细节:
忌用火烤,高温水烫等加热措施解冻。冻伤患者对温度灵敏度低下,不能及时感知可能对人体产生伤害的热量。不均匀高热致使的局部过热,会损伤组织。
禁用冷水浴,雪搓,捶打,摩擦等方法施救。首先,这样产生的热量是极低的,其次还会伤害已冻结的脆弱组织。配合身体的组织恢复,应增加卡路里与水分的摄入避免二次伤害——救助中,还应特别注意避免二次伤害,即伤后创面的感染与受伤部位的应力损坏等。以下措施有助预防二次伤害发生:随时保持冻伤部位的清洁干燥,使用无菌绷带包扎冻伤部位,同时服用抗菌抗炎药物。伤后保暖使用宽松织物,避免硬壳材料摩擦。减少或者避免对患处手脚的清洗,冻结外壳有助于抵御环境影响。部分患者可能排泄困难,率先做好特殊的快速排泄系统,将有效减弱重度患者不必要的行动强度。
禁用冷水浴,雪搓,捶打,摩擦等方法施救。首先,这样产生的热量是极低的,其次还会伤害已冻结的脆弱组织。
配合身体的组织恢复,应增加卡路里与水分的摄入
避免二次伤害——救助中,还应特别注意避免二次伤害,即伤后创面的感染与受伤部位的应力损坏等。以下措施有助预防二次伤害发生:
随时保持冻伤部位的清洁干燥,使用无菌绷带包扎冻伤部位,同时服用抗菌抗炎药物。
伤后保暖使用宽松织物,避免硬壳材料摩擦。
减少或者避免对患处手脚的清洗,冻结外壳有助于抵御环境影响。
部分患者可能排泄困难,率先做好特殊的快速排泄系统,将有效减弱重度患者不必要的行动强度。
用携带的塑料瓶制作简易漏斗,即可辅助患者排泄,这在恶劣天气的帐内更为实用。
药物施用——处理冻伤的解冻过程中,对疼痛感的控制与抗炎非常关键,内服药物主用在此。非甾类抗炎药物(NSAIDS)具有镇痛消炎的效果,它们的病理生理学尽管尚不完全明晰。但就现在研究进展来讲,它们的成分能够抑制环氧酶活性与前列腺素的合成,同时也存在对血小板聚合以及中性白细胞的抑制。这对冻伤患者长时间的外伤处理具有效果。(信息来源:北美医学网,Medscape)下面是几款常见的NSAIDs类药物:阿司匹林(Aspirin):非处方,易获得,小孩与过敏者忌用。
药物施用——处理冻伤的解冻过程中,对疼痛感的控制与抗炎非常关键,内服药物主用在此。
非甾类抗炎药物(NSAIDS)具有镇痛消炎的效果,它们的病理生理学尽管尚不完全明晰。但就现在研究进展来讲,它们的成分能够抑制环氧酶活性与前列腺素的合成,同时也存在对血小板聚合以及中性白细胞的抑制。这对冻伤患者长时间的外伤处理具有效果。(信息来源:北美医学网,Medscape)
下面是几款常见的NSAIDs类药物:
阿司匹林(Aspirin):非处方,易获得,小孩与过敏者忌用。
万能常备药“阿司匹林”,百年经典。无论是否考虑冻伤,在医疗包中加入它都是明智之举。
布洛芬(Ibuprofen):具有更好的抗炎镇痛效用。阿司匹林过敏者慎用,会有交叉过敏反应。伤胃,儿童勿用。非处方,易获得。萘普生(Naproxen):用于缓解肌肉骨骼损伤所致的疼痛,宜在重度冻伤时使用,非处方。塞来昔布(Celecoxib):新一代NSAIDs类药物,抗炎镇痛效果俱佳。比起NSAIDs的前辈们,它的优势在于不会抑制具有胃肠道保护作用的生理酶,故胃肠道不良反应风险明显低于同类药物。处方药。除以上内服药,还可使用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的外敷药,如中药桑寄生膏、药店常见的冻伤膏等。遵循以上救助措施,并谨慎处理相关细节,冻伤部位即会得到很快缓解。不过,比起救治,最好能将其遏制在萌芽中,避免其发生。合理预防局部冻伤本身不致命,但它的后果极为严重。许多寒区遇险丧生的人,主要是先因冻伤失去了行动能力,无法进行各种生存活动,最后因失温症而死亡,故预防冻伤才是上策。在芬兰,每100000人中有2.5人次发生冻伤事故;在蒙特利尔,这个数据是3.2人次。在伊朗,来自基数637人的登山者记录报告显示,冻伤事故达到了每年每1000人中366人次。这与不正确的穿衣与对装备的不正确使用直接有关。(信息来源:medscape.com)预防冻伤,其核心就是做好全面保暖,尤其在肢体末端:手部——务必穿戴手套,并携带备用手套。手一直握着雪仗或冰镐,会让手指很容易感觉到冷,所以应注意在简单地形时抓紧时间放松手指。此外,并指手套比分指手套更保暖(表面积小)。头部——脸部防护应做到全覆盖。寒冷的大风天,很容易导致耳朵、鼻子和面部冻伤。一款忍者式帽+风镜或雪镜能很好地解决此问题。
布洛芬(Ibuprofen):具有更好的抗炎镇痛效用。阿司匹林过敏者慎用,会有交叉过敏反应。伤胃,儿童勿用。非处方,易获得。
萘普生(Naproxen):用于缓解肌肉骨骼损伤所致的疼痛,宜在重度冻伤时使用,非处方。
塞来昔布(Celecoxib):新一代NSAIDs类药物,抗炎镇痛效果俱佳。比起NSAIDs的前辈们,它的优势在于不会抑制具有胃肠道保护作用的生理酶,故胃肠道不良反应风险明显低于同类药物。处方药。
除以上内服药,还可使用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的外敷药,如中药桑寄生膏、药店常见的冻伤膏等。
遵循以上救助措施,并谨慎处理相关细节,冻伤部位即会得到很快缓解。不过,比起救治,最好能将其遏制在萌芽中,避免其发生。
合理预防
局部冻伤本身不致命,但它的后果极为严重。许多寒区遇险丧生的人,主要是先因冻伤失去了行动能力,无法进行各种生存活动,最后因失温症而死亡,故预防冻伤才是上策。
在芬兰,每100000人中有2.5人次发生冻伤事故;在蒙特利尔,这个数据是3.2人次。在伊朗,来自基数637人的登山者记录报告显示,冻伤事故达到了每年每1000人中366人次。
这与不正确的穿衣与对装备的不正确使用直接有关。(信息来源:medscape.com)
预防冻伤,其核心就是做好全面保暖,尤其在肢体末端:
手部——务必穿戴手套,并携带备用手套。手一直握着雪仗或冰镐,会让手指很容易感觉到冷,所以应注意在简单地形时抓紧时间放松手指。此外,并指手套比分指手套更保暖(表面积小)。
头部——脸部防护应做到全覆盖。寒冷的大风天,很容易导致耳朵、鼻子和面部冻伤。一款忍者式帽+风镜或雪镜能很好地解决此问题。
足部——传统观点认为,将鞋子、袜子等穿得紧一点会更加保暖,能够预防冻伤,这是错误的观念。鞋袜过紧会导致局部血流不畅,热量无法顺利到达脚部,反而不利于保暖。同时,多带一双备用袜子,以备高山靴在攀登过程中可能弄湿袜子。此外,针对躯干的合理排汗保暖,可参看文章《户外穿衣法则,不仅仅是三层那么简单》。有针对性活动手脚——做好保暖,只是预防的基础,但仍不够。由于冻伤的体感性较弱,加上多发于高海拔攀登行为中,很多山友在自己冻伤后并不自知,故应在攀登中不定时,有针对性,刻意地活动手指脚趾,加快血液流通。希拉里台阶海拔8839.2米,是登山者到达珠峰峰顶之前的最后一道关口。这段裸露的山体岩石断面几乎垂直,十分险峻,每次只能容一人攀越...其他登山者不得不在这片危险区域驻足等待......随着每年有数以百计的人试图登上珠峰,希拉里台阶俨然已成登顶珠峰之路上的瓶颈,无数人在等待的时候不同程度冻伤。总结:冬季出行,冻伤这个“老朋友”总是会见缝插针地光顾,但只要做到以下几点,“冻而不伤”或避开冻伤,也完全能够实现:全面覆盖四肢与面部保暖,不留一丝缝隙;穿戴蓬松保暖的外层+排汗透气的内层;随时关注,并活动身体末端;发现冻伤,果断下撤,并做好解冻等措施。
足部——传统观点认为,将鞋子、袜子等穿得紧一点会更加保暖,能够预防冻伤,这是错误的观念。鞋袜过紧会导致局部血流不畅,热量无法顺利到达脚部,反而不利于保暖。同时,多带一双备用袜子,以备高山靴在攀登过程中可能弄湿袜子。
此外,针对躯干的合理排汗保暖,可参看文章《户外穿衣法则,不仅仅是三层那么简单》。
有针对性活动手脚——做好保暖,只是预防的基础,但仍不够。由于冻伤的体感性较弱,加上多发于高海拔攀登行为中,很多山友在自己冻伤后并不自知,故应在攀登中不定时,有针对性,刻意地活动手指脚趾,加快血液流通。
希拉里台阶海拔8839.2米,是登山者到达珠峰峰顶之前的最后一道关口。这段裸露的山体岩石断面几乎垂直,十分险峻,每次只能容一人攀越...其他登山者不得不在这片危险区域驻足等待......
随着每年有数以百计的人试图登上珠峰,希拉里台阶俨然已成登顶珠峰之路上的瓶颈,无数人在等待的时候不同程度冻伤。
总结:
冬季出行,冻伤这个“老朋友”总是会见缝插针地光顾,但只要做到以下几点,“冻而不伤”或避开冻伤,也完全能够实现:
全面覆盖四肢与面部保暖,不留一丝缝隙;
穿戴蓬松保暖的外层+排汗透气的内层;
随时关注,并活动身体末端;
发现冻伤,果断下撤,并做好解冻等措施。
{{el.itemTitle}}
{{el.itemStyleClassTitle}}
{{el.itemStyleClassTitle}} {{el.itemStyleClass2Titles}}
血管球收缩隆起,主动堵塞血液,以此调控全身热量。
血液不光为全身带去氧气,也为那些不能产热的部位带去热量。
表皮细胞自身不产热,热量全由核心区流出的血液提供,一旦这种供给削减或者停止,细胞就会失去活性、冻结坏死。
冻疮在病理学上,存在生物过敏反应,这也是困扰很多冻疮患者的地方。与冻伤不同,它的患处将常年作用于人体,产生痒痛。
表层冻伤往往会产生很夸张的水疱,但只要不伤及皮下组织,这些水疱,在正确操作下,能几乎不留痕迹地被消除。不必过于惊慌,它没有看起来那么严重。
请注意操作是浸泡而非浇灌
剔除冻伤水疱,需要特别细致准确的操作与无菌环境,以及后续及时的调养,故非专业医院,建议勿擅自操作。
用携带的塑料瓶制作简易漏斗,即可辅助患者排泄,这在恶劣天气的帐内更为实用。
万能常备药“阿司匹林”,百年经典。无论是否考虑冻伤,在医疗包中加入它都是明智之举。